/ EN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 分级分类整合型近视防控半年,干预组近视发生率相对下降!近视前期管理专家共识达成

『分级分类整合型近视防控半年,干预组近视发生率相对下降!近视前期管理专家共识达成

发布时间:2025/11/04


明眸近视大会主席、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许迅教授指出,明眸大会旨在传递新理念、共建近视防控交流平台,本届大会将围绕近视全周期,呈现《国际近视白皮书2025》、专家共识、人工智能应用及最新实践案例等内容,助力近视防控实现新突破。

大会荣誉主席、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姚克教授指出,近视防控关乎儿童身心健康与民族未来。近年来,我国在早筛、早干预、循证策略、标准规范及可复制模式等方面取得进展,但近视高发、低龄化、重度化趋势仍需持续努力。本次大会聚焦全生命周期近视防控,覆盖基础机制、临床实践与群体防控,结合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推动可推广、可评价、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学会将继续努力把科学证据落实到校园、家庭与社区,守护儿童清晰明亮的世界。

“AI明眸—护眼瞳行”儿童青少年近视数智防控行动是由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牵头,在全国多家医疗机构开展的大规模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该研究通过联合满足准入条件的各级医疗机构、疾控中心和眼镜验配服务机构,应用新型智能眼镜客观监测配戴近视防控眼镜依从性、用眼行为和用眼环境,采集眼部相关参数,对儿童青少年个体提供综合全面的解决方案和精细动态的管理,同时基于量化大数据开展深入的近视防控应用研究,为持续优化近视防控方案提供高质量循证证据。

近视关口前移是重要防控策略,《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前期管理专家共识》的制定,将为近视关口前移,聚焦重点人群,实施干预提供重要指南。

专家共识牵头团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凯教授介绍了《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前期管理专家共识》,《共识》明确,近视前期指睫状肌麻痹验光后远视储备量≤同年龄下限(如6岁≤+1.75D),有高度近视家族史、日户外活动<2小时等情况的儿童为高危人群。监测上,需用同一设备固定时段测屈光度与眼轴,低中高风险儿童每3个月随访;干预采用多模态策略,包括学龄前儿童日户外活动≥3小时、优先用大屏幕,用特殊设计框架眼镜,高风险儿童初始低浓度药物干预等。

王凯教授表示,未来需进一步研究中医技术、远像技术等新兴手段,也需家校医协同,强化重点人群宣教,推动“早发现、早干预”。

从理论到实践,实体空间是近视防控落地的关键载体。明眸中国大会组委会致力于打造全国首个儿童青少年标准化近视综合防控明眸基地网络和样板工程,实现校园、家庭和社区联防联控多元参与。

8家优秀代表单位(上海市长宁区开元小学、上海市长宁区愚园路第一小学、上海市长宁区古北路小学、宝安区慈善会学生眼健康防治公益项目、上海市浦东新区世博家园实验小学、上海市闵行区景东小学、陕西省铜川市红旗街小学和铜川市新区文家明德小学)正式被授予儿童青少年标准化近视综合防控明眸空间。

在全球近视防控领域,悉尼科技大学Kathryn Rose教授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 Ian Morgan 教授始终耕耘孜孜不倦,他们的研究成果为全球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带来了突破性进展。

大会组委会特设“明眸中国·近视防控国际突出贡献专家”以此感谢他们为全球近视防控事业付出的辛勤努力与杰出贡献。

全国眼科、视光、公共卫生、学校、教育和卫生健康领域的150余名专家学者与一线工作者相聚上海,共同交流经验、分享智慧,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联系方式
400-077-9811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青山湖街道相府路888号未来眼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浙公网安备33018502002448号 本网站设计及著作权均属于杭州目乐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保留所有权利 浙ICP备123456789号-1.